• 利用合成生物学构建基于羧酶体外壳的可控自组装纳米蛋白笼  2024年02月15日
    羧酶体是一种独特的细菌微区室,由半透性蛋白质外壳封装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和碳酸酐酶组成。羧酶体的半透性外壳由五聚体,六聚体和三聚体三种基本结构单元组成。数以千计的基本结构单元可以自发有序地组装形成类似病毒衣壳的正二十面体结构。羧酶体的自组装特性使其成为极具潜力的蛋白纳米笼,不仅可用于定向构建纳米生物反应器,还可作为运载平台递送目标蛋白或其他大分子。近期,河南大学王强教授团队联合英国利... [详细]
  • 宋纯鹏团队发展的节节麦-小麦渐渗(A-Wi)平台和技术体系为小麦D基因组改良工程奠定基础  2023年12月02日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提供能量来源。目前,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严重威胁了世界农业生产。自工业革命以来,作物育种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开发了能够应对肥料和灌溉而不倒伏的半矮化小麦品种,由于长期多倍化和育种驯化历程,使得六倍体面包小麦遗传多样性日益狭窄,成为当前小麦育种的最大“瓶颈”。针对如何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培育出抗逆性高且快速适应... [详细]
  • Nature Communications:宋纯鹏教授团队在解析玉米气孔发育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2023年07月24日
     [详细]
  • 王学路教授团队揭示油菜素甾醇抑制大豆结瘤的机制  2023年05月24日
    共生固氮是自然界生物可用氮的最大天然来源。研究并利用共生固氮,是减少氮肥依赖、实现绿色可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大豆(Glycine max)能够与根瘤菌相互作用形成根瘤以进行生物固氮。根瘤的发育受到多种内源和外源因素的复杂调控。早期研究发现,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s)负调控大豆结瘤,但其具体的遗传和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2023年5月19日,河南大学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学路教授团队在Plant Communic... [详细]
  • 王学路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表大豆共生固氮领域新成果  2022年12月02日
     [详细]
  • 王强课题组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优化微藻细胞工厂  2022年02月03日
    目前,燃料和大宗化工产品的生产制造主要依靠石化炼制,面临着生产安全风险高、环境保护压力大、油气资源供需矛盾等挑战。21世纪初,随着工程学策略与现代生物学、系统科学和合成科学的融合,“合成生物学”的概念被提出,进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制造产业,能够提供基于大规模材料加工转化的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工业商品。生物制造是一种脱离石化工业路线的新型制造模式,具有低碳、可循环、绿色、清洁的典型特征。微藻可以利... [详细]

Copyright@2017 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河南-开封 联系电话:0371 — 23798708